学习习近平关于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论述_工作简报_党建园地_淄博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工作简报

学习习近平关于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论述

浏览人数:0    发表时间:2020-11-13 21:39:39    发布人:创始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社会发展多元化趋势日渐凸显,导致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尤其引人关注。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不仅明确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而且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围绕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习近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指导、加强和改进下一阶段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事关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战略大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格局。 

这对于我国来说既形成了难得的赶超机遇,也带来了许多严峻挑战,特别是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 

形势逼人,习近平在分析了我国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态势后,作出了“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重大论断,把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摆在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久稳定发展的战略高度。 

这一论断表明了互联网是新时期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战场”。 

网络媒介的诞生,改变了传统的话语传播路径和话语交锋方式。

面对复杂严峻的局势,习近平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他提出,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三个地带”,即:代表主阵地的红色地带、传播负面言论的黑色地带和位于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

他强调“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他还强调,“失语就要挨骂”,倘若只占有阵地而不能积极发声,就难以守牢阵地。

因此,抢占网络空间的舆论阵地,首先要强化责任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进而要发挥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的带头作用,宣传正能量,做到主动发声、正确发声和善于发声。

事实上,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培养党的舆论“喉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总结历史和实践得出的宝贵政治经验。

马克思曾说:“现在极其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党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占领阵地,哪怕暂时只是为了不让别人占领地盘。”

习近平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与时俱进地将阵地观念延伸到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继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

这一论断阐明了互联网是事关国家政权安全的“最大变量”。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

针对“网络空间是无国界之分的全球公共领域”的说法,习近平认为各国互联网发展必须坚持“网络主权”原则。

他指出,“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

一方面,坚持网络主权意味着一个国家在互联网领域拥有免遭他国攻击和侵害的法理依据。

尽管互联网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却利用其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加紧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甚至直接从事窃听监控、黑客攻击等活动。

对此,习近平强调,《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各国都应“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

另一方面,坚持网络主权意味着一个国家拥有独立自主监管本国互联网事务的权利。

然而,一些受反华势力培植操控的“意见代理人”,以“言论自由”为幌子,对我国当前采取的互联网发展道路、管理模式妄加非议,并大力鼓噪“网络价值中立论”“网络自由论”等错误观念,对网络生态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与破坏。

对此,习近平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因此,有效防止网络负面信息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引发“蝴蝶效应”,对于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十分必要。

必须牢牢坚持网络主权原则,确保对互联网的管辖权与控制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落实 “两个巩固 ”根本任务,构筑网络“同心圆”

尽管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根本任务没有改变。

网络空间作为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战场”,存在各类挑战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

其中,“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突出表现。

其主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主张对马克思主义避而不谈或着力淡化,并且要求以“多元指导思想论”来替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则是另一类突出表现。

在互联网时代话语“井喷式”爆发的背景下,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化、妖魔化和娱乐化解读,企图消解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严肃性,削弱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认同。

此外,一些人“言必称希腊”,片面推崇西方话语体系,“在党不爱党”“在马不言马”,甚至线上线下两幅面孔,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因此,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精神家园,必须“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之,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之关键,在于对“两个巩固”根本任务的落实。

从其最终目标指向来看,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网上网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

对于什么是“同心圆”,习近平特别指出,“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抓好网上舆论引导是宣传工作“重中之重”

构建和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其重点任务在于,不仅要高度重视国内网上舆论工作,推进网络舆论治理法治化,强化主流网络文化价值引领,维持良好的网络话语秩序和舆论生态,而且还要在国际上积极扭转“西强东弱”的舆论态势,增强我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第一,高度重视网上舆论工作,加强互联网舆论引导。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城乡、区域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各类社会矛盾问题比较突出。

在互联网“舆论放大器”的作用下,一些事件往往会在某种程度上演变为意识形态冲突。

对此,习近平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2017年我国网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达到7.72亿人。对于网络舆论引导,要特别注意分清哪些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哪些是属于敌我矛盾。

忽视和偏离这个尺度,工作就可能要犯错误。对于前者,“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而对于后者中一些涉及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等方面的言论,要予以严格管控和重拳打击。

第二,健全互联网法制,依法治理和引导网络舆论。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在网络空间彰显法治精神,使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既要保障执法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惩治干扰互联网正常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引导网民树立敬法、守法意识,营造文明有序的网络舆论环境。

对此,习近平提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

只有逐渐构建起一套成熟定型的网络监管法规,才能为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基本的法律制度保障。

不仅如此,在促进网络协商民主机制建设发展中,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是前提,但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宪法等法律规定的界限。

尤其是党员干部,还要严守党规党纪,强化党性修养,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决不在网络上口无遮拦。

对于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的党内“两面人”,党组织和执法机关要及时辨别并依法惩处。

第三,推进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强化主流文化在网络舆论中的价值引领。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除了法律制度等硬性规范以外,还要重视文化、道德、心理等层面的软性机制建设,形成营造良好网络风气与舆论氛围的合力。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样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

建设网络强国不仅要有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景象,而且还要有质量过硬的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

构建网络主流文化,一是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是离不开时代精神的引领。“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贴近群众生活,力争多推红色文艺精品。

三是离不开网络伦理和网络文明建设的道德教化与心灵滋养,做好网民理性精神和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工作。

四是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对于青年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打造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网络文化内容。

第四,优化对外宣传方式,提升我国在网络空间中的国际话语权与规则制定权,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

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的焦点由军事对抗转变为包含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面对网络信息传播“西强东弱”的态势,我国需要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

对此,习近平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落实好这一任务,关键在于“如何说”和“怎么做”。

一方面,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人了解中国,让各国人民了解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一是要“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在全球媒介话语传播中,尽管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口数远超英语,但汉语的信息总量和流通率与英语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只有打造更多代表“中国立场”的外宣媒体,才能让我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二是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另一方面,要在全球网络治理中有所作为,争取更多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规则制定权。习近平打破“零和博弈”思维,发起“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提出了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

对此,要深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治理相关法律条款,积极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与互联网相关国际组织、会议,加强共同利益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议题设置能力,扩大我国在全球网络治理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四、坚持辩证统一的思维

意识形态建设历来都是一项既复杂又特殊、既专业又审慎的工作。

尤其是在错综纷乱的网络环境下,面对和处理意识形态相关问题必须要具有科学、灵活、辩证的思维,否则就可能会陷入极端化的窠臼。

第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党性和人民性是一个整体,二者不可割裂,更不是对立的。

做好网络舆论工作必须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要努力避免和克服可能把党性与人民性割裂开来的话语陷阱,把“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效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第二,坚持活力与有序的辩证统一。

意识形态工作如果不能科学灵活地把握活力与有序之间的张力,往往会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

对此,习近平强调,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互联网管理模式和应对手段总体上经历了从监管缺位到强势介入再到多元共治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初步确立了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新格局。

第三,坚持建设与斗争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设,“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意识形态工作部门要学会用网、善于用网,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正面主张,传播好党和国家的政策理念。

加强网络舆论建设与引导,不仅是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牢牢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

因此,在网络空间,面对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要秉持底线思维,敢于亮剑,勇于开展舆论斗争,不断打击压缩“黑色地带”的生存传播空间。

第四,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善于总结、学习和坚守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指出,“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

如今,网络受众日渐多样化、层级化,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需求、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的差异性愈发明显,创新新形势下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显得尤为迫切。

对此,习近平指出,“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而在这些创新中“内容创新是根本”。

第五,坚持“时、度、效”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提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具体而言,“时”即时机,一是“及时”,先声夺人,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掌握引导舆论的先机;二是“适时”,网络舆情传播具有一定周期性与规律性,要掌握好精准的时间点,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选择恰当的时机发声引导。

“度”即尺度,表现为把握好宣传内容的分寸,一是不能“报喜不报忧”,既要讲成绩、弘扬正能量,也要讲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二是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夸大成整体性、全局性问题。

“效”即实效,一是努力扩大主流声音传播的范围,尊重网络传播规律,了解网络文化发展动态,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进行报道宣传,尽可能扩大信息受众规模;二是注重宣传报道内容的质量与效果,做到有的放矢、专业客观、有理有据,使思想宣传能够真正入脑入心。

五、占领互联网管理与创新发展的制高点

完善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高度融合的媒介传播机制以及核心信息技术的支撑,是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建立现代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重要保障。

第一,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理顺监管机制,把好资质审核关,占领互联网管理制高点。

习近平指出,我国当前互联网管理体制尚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等问题。

为此,党中央专门成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组长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党政管理部门而言,落实监管责任,主要在于抓住三个关键对象。

一是“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纳入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商业媒体、自媒体,都是管理的对象。

二是“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目前我国互联网市场发展迅猛,一批有影响力的移动应用走入大众生活,在为群众提供多样精神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容易出现价值导向偏差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小众网站隐蔽性强但危害性大,需要依法依规进行整治。

三是“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面对海量的信息内容,政府管理部门不可能直接参与到网络主体的具体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必须相应地加强对互联网应用主体的监管。

第二,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网络媒体的诞生,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资源的占有和掌控,逐渐成为宣传教育、资讯传播的主渠道。

面对这一变化,习近平强调,“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一方面是传播媒介的融合,即不同信息传播载体之间的融合,实现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政府网站与外宣网站、社交自媒体与新闻客户端之间的相互联动与配合,形成领域全覆盖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输平台,扩大主流话语的信息投送能力。 

另一方面是生产要素和内容体系的融合,即支撑媒介传播的内容架构、生产流程和编读互动等系统的联动配合。

第三,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制高点。

西方发达国家在互联网尖端技术储备、操作系统研发和芯片制造工艺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而我国在这些关键领域的差距仍然较为显著。

一些国家因为占据了网络信息技术上的优势,所以不断利用互联网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实施渗透。

对此,习近平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因此,有必要加紧构建安全可控的网络信息技术体系,争取尽快掌握技术主控权。

一方面,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和国际前沿核心科技竞争等领域,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防止在关键时刻被别人“卡脖子”。

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在网络治理运用中的手段与能力,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监测、识别、控制有害信息的智能化水平,推动网络技术治理迈向纵深发展。

六、形成“多主体参与”的构建合力

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工作有效落实,还要有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的构建合力。

第一,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网络的出现为拉近党和群众的关系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对此,习近平提出了“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上网令”。

总的来说,“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一方面,要转变守势应对心理,积极主动“触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强化互联网思维,着力克服“本领恐慌”。很多领导干部的“网络恐慌”心理,主要来源于互联网问题应对本领的短缺。

工作中涉及到互联网事务时,“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

第二,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专职队伍这支主力军。

一是离不开党政宣传部门工作能力的提高。

一线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理论认识能力、逻辑辨析能力、口头宣讲能力和评论写作能力。

只有“真正成为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才能用群众熟悉、认可的方式以及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做好网络宣传工作。

二是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理论自觉的增强。

创新宣传话语体系,一方面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形成丰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思想宣传部门提供学理支撑。

另一方面,需要理论研究者在学术语言生产转化时,适当考虑融入网络语言与大众话语,在不失本真的前提下,将原有的理论框架、外延范畴、逻辑概念中的专业语言通俗化、表达形式生活化、说理阐释实例化。

三是离不开新闻媒体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提升。

新闻媒体工作者不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还要具备信息搜集、筛选、甄别、驾驭和研判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网络新闻宣传渠道合理、有效疏导舆论。

四是离不开文艺工作者创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文艺工作者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网络文艺精品,坚持“三贴近”原则,创造多元、优良的网络文化形态,弘扬主旋律,实现文化传承与思想引领的共生双赢。

既注重深掘传统文化资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气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注入到新时代的文艺发展中,又关注网络议题,走进大众生活,赋予文艺作品以生动活泼的时代气息。

五是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育人使命担当。

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理性文明的网络习惯,增强判别网络信息的思维能力,做到“懂中国理、知中国情”,为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

第三,重视互联网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引进。

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需要科技人才来落实完成。

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做好互联网科技人才工作,要把握好“培养”与“引进”的关系。

一方面,要注重互联网科技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依靠科技领军人才和广大一线科技工作者,独立自主、研发创新核心技术。

另一方面,要拓展国际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形成“聚天下互联网英才而用之”的局面。

第四,推动网络空间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新格局。

一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

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摒弃由党的宣传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各级党委党组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网络相关实施细则和体制机制,并指定专人负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二是进一步做好自媒体“网络统战”工作。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要把统一战线拥有的网络资源有效应用于意识形态工作中,重点做好“网络意见领袖”的联络。

三是引导互联网企业加强行业自律。

习近平指出:“网上信息管理,网站应负主体责任。”互联网企业的一线从业者控制着大部分网络信息的审核、发布与推送,但企业在聘用此类人员时更多是考虑其专业技术或市场业务能力,不重视其政治素养,因而有必要加大对互联网企业从业管理人员的政治意识培养和法律素养培训。

四是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建设力量。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网络治理各个环节中的监督作用,鼓励对错误言论和非法行为的举报。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民族精神和时代文化的创造主体,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生动多彩的生活实践。

综上而言,习近平关于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论述,丰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理论体系。

系统梳理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有助于加深全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认知与详细理解,而且有益于全党在这一实践领域中具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行动纲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我们党的这一思想理论体系将会不断走向完善,最终臻于清朗网络生态的实现。

作者:杨洋,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文章来源:《党的文献》2018年第5期

淄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淄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主办